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星空体育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新闻中心

News

分类>>

星空体育官方网站半月谈丨全民健身热跃动更“悦”动

2024-06-05 00:20:01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星空体育官方网站半月谈丨全民健身热跃动更“悦”动2023年,体育市场进入回暖期,全民健身、体育赛事和体育消费热潮持续回归。随着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脚步日益临近,各地纷纷兴办群众健身赛事活动,扩大场馆惠民开放,盘活城市空闲场地,探索建设15分钟健身圈,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引领体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2022年发布的《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要求,到2025年,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8.5%。

  迈向体育强国之路,是追求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更愉悦的健康之路。让我们一起动起来,心随身动,跃动更“悦”动!满怀喜悦与,奔向美好生活,拥抱动感人生。

  随着体育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深入人心,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日益成为国民共识,运动与健身蔚然成风。各地出新招、亮实招,多举措完善健身场地设施“硬件”,数字化升级配套服务“软件”,打造各具特色的城乡品牌群众赛事,助燃全民健身热火朝天。

  在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迎凤社区,“百姓健身房”是人气最旺的地方,每天都能看到居民项吉甫和老伙伴们切磋乒乓球技的身影。

  这座健身房位于小区的一栋单元楼一层。项吉甫告诉半月谈记者,健身房曾是一处废弃车棚,“到处是垃圾,一片狼藉”。迎凤社区属于老城区的老旧小区,缺少健身场地,居民们强烈期盼有一个锻炼场地。在社区党员群众志愿者、街道联居干部、物业等多方共同努力下,大家一起动手,清理了垃圾,配置了跑步机、椭圆机、乒乓球桌等设施,废弃车棚变身成为300平方米的健身房。

  目前,健身房由小区居民自治管理。1元一天、100元包年的“白菜价”,让这里成为健身好去处。“大家都自觉爱护我们自己的健身房,许多退休老人来当志愿者。”项吉甫说。

  2022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要打造群众身边的体育生态圈,实施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加强乡镇、街道健身场地器材配备,构建多层级健身设施网络和城镇社区15分钟健身圈,支持社会力量建设“百姓健身房”。

  《意见》还要求,新建居住区要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的标准配建公共健身设施。

  半月谈记者在宁波市新建小区湖风雅园采访时看到,500多平方米的配建体育用房宽敞明亮,操房、乒乓球台、跑步机等设施一应俱全。根据宁波市近年来出台的多份行政规范性文件和地方标准的规定,新建小区配建体育用房要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截至目前,宁波市中心城区共有409个新建小区实现体育场地配建,新增室内健身场地11.5万平方米,惠及居住人口约45万人。

  宁波市体育局副局长曹敏杰表示,打造“百姓健身房”需要因地制宜、精细化设计,努力实现“出门就是运动场,下楼就有健身房”,让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在京杭大运河杭州临平段的大运河绿道,参加全民健身健步走活动的市民百姓正式出发。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7岁及以上居民中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为37.2%。随着“15分钟健身圈”逐渐形成,社区健身的“毛细血管”更加畅通和发达,群众健身去哪儿的难题正在被破解。

  得益于城市“边角料”空间利用,湖北武汉杨泗港都市T台“国风”篮球场成为新晋网红。作为昔日长江中上游最大的国际集装箱转运码头,杨泗港见证了武汉长江工业岸线向生态岸线的转变。经过重新设计和改造,废弃十余年的货运码头如今变身新潮时尚的篮球场和临江公园。篮球场在水量充沛时仿佛悬于江上,地面上的撞色国风脸谱涂装与周围环境相映成趣,成为武汉篮球圈热门打卡地。

  多地老城区结合城市更新行动,运用市场机制盘活存量低效用地,增加开敞式健身设施。高架桥下、城市空闲地、旧厂房、公共建筑屋顶……城市中沉睡的隐秘角落正在变为全民健身的“金角银边”,推动实现“到2025年,全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的目标。

  在滨海城市辽宁大连,马栏河如飘带般穿绕于城市楼宇间,河道上不时有赛艇驶过,这一现代时尚的运动场景吸引行人驻足观看。依托马栏河水资源,大连城市赛艇中心除开展专业训练和举办赛事外,还提供赛艇普及培训。因地制宜、盘活河道资源,让赛艇这一小众运动成为城市一道靓丽风景线。

  大连市体育局副局长苗治文说:“我们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全民健身资源布局,打造现代时尚的健身场景,让体育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空间,也为城市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在江苏南京街头的全民健身点,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每台户外健身器材都贴有二维码标签。近年来,江苏、上海等地正尝试通过互联网手段破解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管理难、管理成本高的问题,“扫码报修”日渐普及。

  在江苏,居民可通过“江苏体育”小程序获取本地区的健身场地设施、周边站点精准分布地图,遇到设施故障可扫码“一键报修”,录入设施故障信息。人员便会根据平台生成的报修工单到现场进行处理。

  江苏省体育局局长陈少军介绍,为让健身器材持续良性运转,江苏省搭建全民健身设施管理维护信息平台,收录全省近60万件室外健身器材,切实解决室外器材管护不到位、维修不及时的痛点。

  同样是二维码,浙江省“环浙步道”沿线路桩顶端上的二维码却有着不一样的用途。“环浙步道”长达2300公里,串联起浙江省域的山水景观、古道村落、人文历史,吸引了众多户外运动爱好者前往打卡。

  半月谈记者在宁波市奉化区“环浙步道”甬山段看到,步道沿线米设有路桩,扫描顶端二维码可享受贴心的“向导”服务,获取当前位置、路况构成、人气路线等信息,还可以打卡记录足迹,自助参赛。

  此外,智能化数据化健身服务也悄然出现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破解健身场地远、时间不便、室内空间不足等问题。河北邢台通过企业自筹和政府补贴方式,打造了几十家24小时社区智能“健身驿站”。市民通过人脸识别门禁进入后,可使用全方位3D动能智能体测仪,分析身体各项数据,获取运动建议,科技感十足。

  西河智慧体育公园工作人员(左)在向晨练的市民介绍可对运动数据进行采集、分析等多项功能的智慧竞赛健身车。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中明确,推进“互联网+健身”,提高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有了科技赋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正不断升级换代,迈入2.0时代。

  今年以来,随着气温一同升高的还有人们跑马的热情。五一小长假期间,全国各地马拉松赛事迎来。4月30日当天,北京世园公园春季半程马拉松、石屏异龙湖环湖马拉松、“凤翔洲”龙游马拉松、山东荣成滨海马拉松、四川南充高坪丝绸源点马拉松等鸣枪开跑,纷纷喊出“最美赛道”的口号,吸引跑友前来参赛。

  “一场马拉松认识一座城”,越来越多的城市将马拉松等群众赛事作为提升城市形象与影响力的名片。

  与此同时,“美丽乡村”篮球联赛火爆全网,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举办地贵州台盘村感受篮球氛围。这项超燃的“村BA”赛事由村民组织、村民参加,奖品是黄牛、香猪等地方农产品,不仅带火了周边的小餐馆、小商铺,更让村里人放下手机,离开牌桌,走向赛场。广西“壮族三月三·民族体育炫”活动、广东佛山超级龙舟联赛、海南海口农民丰收趣味运动会……一场场“出圈”的群众赛事背后,折射出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持续跃升后,对全民健身的热情和需求日益高涨。

  各地政府顺势而为,大力发挥“体育+”辐射效应,借助品牌赛事吸引力,打造消费新场景、旅游新业态、产业新模式,把全民健身热情与城市活力相融合,增添经济发展新动能。

  近期,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司长丁东在半月谈杂志社联合新华社体育部于浙江德清举办的“健康中国行动与体育品牌建设”论坛上表示,建设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需要从泥土中挖掘、打造品牌,并把品牌打造和传播放在重要位置,让优势品牌推动解决全民健身领域的突出问题。

  为群众就近健身锻炼提供场地便利、用“互联网+”赋能配套服务、把赛事活动办到百姓身边,一幅生机盎然的全民健身图景徐徐展开,跃动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参与调研记者:方益波、蔡拥军、夏亮、王恒志、王沁鸥、王楚捷、胡佳丽、许仕豪、王昆、赵建通)

href=""

搜索